首页 >> 行业资讯 > 综合百科知识科普 >

世说新语二则翻译

2025-04-10 21:27:43 来源: 用户: 

《世说新语》是南朝刘义庆组织编纂的一部志人小说集,记录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士人的言行逸事,展现了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与精神追求。以下是两则经典故事的翻译及其简要分析:

一、管宁割席

管宁与华歆共园中锄菜,见地有片金,管挥锄与瓦石不异,华捉而掷去之。又尝同席读书,有乘轩冕过门者,宁读如故,华废书出观。宁曰:“子非吾友也。”遂割席分坐。

译文: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子里锄草,看到地上有一块金子,管宁像对待瓦片石头一样继续挥锄,丝毫不为所动;而华歆却捡起来又丢掉。还有一次,两人同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时,外面有人乘坐华丽的车马经过,管宁依旧专心读书,华歆却放下书本跑出去看热闹。管宁对他说:“你不是我的朋友。”于是将席子割开,彼此分开坐。

分析:这则故事体现了管宁对名利的淡泊态度以及他交友的标准——重德行而非外物诱惑。通过对比管宁与华歆的行为,作者强调了高尚品德的重要性,并提醒人们应选择志同道合的朋友。

二、王戎识李

王戎七岁,尝与诸小儿游。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,诸儿竞走取之,唯戎不动。人问之,答曰:“树在道旁而多子,此必苦李。”取之信然。

译文:王戎七岁时,曾经和一群小孩一起玩耍。他们看见路边一棵李子树结满了果实,树枝都被压弯了,其他孩子争先恐后地跑去摘李子,只有王戎站在原地不动。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,他回答说:“这棵树长在大路边却果实累累,这样的李子一定是苦的。”大家摘来品尝,果然如此。

分析:这个小故事展示了王戎敏锐的观察力和逻辑推理能力。从树的位置推断出果实的味道,反映了他对事物本质的深刻理解。同时,这也教育我们,在面对问题时要善于思考,透过现象看本质。

这两则故事不仅生动有趣,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,至今仍能引发人们对人生和社会的反思。它们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,值得世代传承与学习。

  免责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与本网站立场无关。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,并不构成投资建议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

 
分享:
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