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列子学射原文及翻译】一、
《列子学射》出自《列子·说符》,讲述的是列子向伯高子学习射箭的故事。故事通过列子的求学过程,揭示了“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”与“知其所以然”的区别,强调了对事物本质的理解比单纯掌握技巧更为重要。
列子在学习射箭时,虽然能够准确地射中目标,但伯高子认为他只掌握了表面的技术,而没有理解背后的道理。后来,列子经过深入思考和实践,终于明白了射箭的真正原理,从而达到了更高的境界。
这个故事不仅体现了古代哲学中对“知行合一”的追求,也反映了儒家和道家思想中关于“悟道”的理念。
二、原文与翻译对照表
原文 | 翻译 |
列子学射于伯高子,三年不告。 | 列子向伯高子学习射箭,三年没有告诉别人。 |
伯高子曰:“子知射乎?” | 伯高子问:“你知道射箭吗?” |
曰:“知之。” | 列子回答:“知道。” |
“然则何以不告?” | “既然知道,为什么不说呢?” |
曰:“未尽也。” | 列子说:“还不完全明白。” |
伯高子曰:“既知而未尽,可得而教乎?” | 伯高子说:“既然知道却未完全明白,可以教你吗?” |
曰:“可。” | 列子说:“可以。” |
于是伯高子引弓而射,未尝失的。 | 于是伯高子拉弓射箭,从未偏离目标。 |
列子视之,若无所见;听之,若无所闻。 | 列子看着,好像什么都没看到;听着,好像什么都没听见。 |
伯高子曰:“尔识其妙,而未识其所以妙也。” | 伯高子说:“你明白了它的奥妙,但还没明白它为何如此奇妙。” |
列子曰:“请闻其说。” | 列子说:“请让我听听其中的道理。” |
伯高子曰:“夫射之道,心静而气定,意专而神凝。发而不中,非不善也;中而不发,非不精也。” | 伯高子说:“射箭的要诀是心静气定,意专神凝。射出去没中,不是不擅长;中了却不射,不是不精通。” |
列子曰:“善哉!吾知之矣。” | 列子说:“好啊!我明白了。” |
于是习之,三年而后成。 | 于是他继续练习,三年后才成功。 |
三、总结
《列子学射》通过一个简单的射箭学习过程,传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:真正的技艺不仅在于掌握表面的动作,更在于理解其背后的原理与精神。这不仅是对射箭技术的探讨,更是对人生修行的一种隐喻。
在当今社会,这一思想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。无论是在学习、工作还是生活中,只有深入理解事物的本质,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。